望钟楼[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旧版云顶国际yd222登录入口

  • 发布时间:2022-11-10 16:27
  • 作者:admin
  • 浏览量:5320

望钟楼建筑建成于 1921 年,为一处民国风格建筑,坡屋面,坐西朝东,建筑总体呈长方形。原为砖木结构(后在维修中改为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共两层,无地下室,总建筑面积 430 平方米,建筑高度 10 米。因站在此楼上可看见巍巍钟山,所以命名为望钟楼。建成之初为学生宿舍,后曾作为教室、教工宿舍,现为图书馆。

根据书籍《一个小学十年努力纪》中记载:“除维城院外大都是庙宇式的房屋,梁高廊阔,光线微弱,颇不适用。 就是运动场,也因庭院占去的面积太多的关系(见房屋场地面积比较表),分外觉得狭小。所以在八年春季, 重行计划改建新式合用的校舍。秋季即按照新计划建筑杜威院一所,(建筑时,美国杜 威博士适来校,故名。) 计有四教室,供低学年用。十年夏,又照新计划建筑望 钟楼半所,计七幢,做男生寄宿舍。”)

艺术价值

望钟楼是当时中国建筑从传统建筑风格向现代主义建筑风格过渡时期的风格之一,是新功能、 新技术和新造型的统一。望钟楼建筑设计于中国建筑设计从传统形式转向现代形式的实践时期,是 研究中国建筑发展历史的实例,具有一定的建筑艺术和文化价值,而且其现状保持基本完整,是南京地区目前保存较好且较早的民国建筑之一。望钟楼风格属仿西方形式的建筑,是一处现状保存相对完好的具有现代主义风格特征的民国建筑。建筑采用现代建筑的平面立面组合体型构图,采用传统的两坡屋顶与砖木结构,兼顾西方现代建筑技术、现代建筑功能的需要, 追求的是新功能、新技术、新造型的和谐统一,对于研究我国近代校园建筑史具有较强的意义。

 科学价值

望钟楼采用当时较为普遍的砖木结构,且经过 100 年的使用,结构状况依然较好,是研究当时砖木结构设计很好的实例。望钟楼作为民国时期的建筑,使用了当时普遍的结构选型——砖木结构。 砖、木材料联合起来作为望钟楼的主要结构材料,整体结构受力为纵横墙承重体系,青砖和灰浆砌筑的砖墙为竖向受力构件,木格栅和木檩条为水平受力构件和受弯构件,屋面采用了屋架和硬山搁檩的方式。此外,为了解决门窗洞口跨度较大的问题,采用了砖砌弧拱过梁的做法。相比中国传统木构建筑,这种类型砖木结构的建筑虽然砌筑工作量大,但整体结构的刚度大,受振动影响小,使用舒适度较高。民国时期的砖木结构设计方法均明显不同于现代的砌体结构设计方法。望钟楼是研究当时砖木建筑营造工艺和设计方法的很好实例;建筑外立面采用清水青砖墙,是研究民国时期南京地区砖木建筑营造技术水平的具体实例;该建筑使用至今,已有 100 年的历史,虽然内部结构已被改造,但外墙均为历史原存部分,因此,该建筑也是研究民国建筑砖墙耐久性问题的较好案例。

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

望钟楼从建成起作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学生宿舍使用,见证了南京近现代小学事业的发展历程,是从这里毕业的各届学生生活和学习过的场所,是毕业后的学生回忆母校的精神纽带,也是社会各界人士参观和了解南师附小这所百年名校历史的重要场所。望钟楼空间格局保存相对较好,一直使用至今,依然具有良好的使用价值,在将来建筑外立面修缮之后,还原建筑历史风貌的前提下,该建筑的社会价值将得到更好的延续。


上一篇:雪耻楼
下一篇:铁皮房
网站地图